9月10日米涂配资,当升科技在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抛出重磅消息——成功开发氯碘复合硫化物固态电解质,不仅解决了行业长期面临的技术瓶颈,还实现稳定制备与规模化供应能力。这一突破不仅让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再提速,也为以腾势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带来了技术落地的新可能,更让整个锂电行业看到了“高能量密度+高安全性”的清晰落地路径。
米涂配资
作为全球锂电正极材料龙头,当升科技的技术积累并非一日之功。其源自央企科研院所矿冶科技集团的研发团队,二十余年深耕锂电材料领域,早在2022年就推出双相复合固态锂电正极与固态电解质,通过独特反应模型实现材料高度单晶化;此次创新的氯碘复合硫化物固态电解质,更是首次将碘元素融入硫化物体系,针对性解决了传统硫化物电解质界面兼容性差、对湿度敏感的问题——既保证了高离子电导率米涂配资,又通过微纳米粒径可控调节,让规模化制造不再是难题。与此同时,当升科技还同步开发出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专用的超高镍多元材料、超高容量富锂锰基材料,已实现10吨级批量供货,相当于为固态电池产业链搭建起“材料端全套解决方案”。
这一技术突破的背后,其实有前沿科研成果的支撑。2025年1月,北京大学庞全全团队曾在《自然》发表研究,证实碘元素能激活固态锂硫电池的快离子反应,让电池在25℃下5C倍率循环2.5万次、20C倍率3分钟充入784mAh/g电量,甚至在-20℃低温下性能衰减不足5%。当升科技正是将这一理论创新转化为产业实践,通过氯碘复合设计,让固态电解质同时具备“高稳定性+快传导性”,而这种兼顾性能与量产性的材料,正是车企们期待的“理想搭档”。
说到车企,就不得不提比亚迪旗下的腾势品牌。作为聚焦中高端新能源市场的代表,腾势近年来凭借DM-i超级混动、e平台3.0等技术,推出腾势D9、腾势N7等爆款车型,主打“家用+高端”双重属性,对电池的安全性、续航能力、低温性能有着极高要求——比如腾势D9作为MPV,需要兼顾满员出行的长续航与家庭用户关注的安全保障;腾势N7作为猎装SUV,又追求高速行驶中的电池稳定性与快充效率。而当升科技的氯碘复合硫化物固态电解质,恰好能匹配这些需求:高能量密度可支撑更长纯电续航,解决MPV长途出行的补能焦虑;优异的低温性能,能让北方用户在冬季也享受到稳定续航;更关键的是,固态电解质从根本上避免了液态锂电池电解液泄露的风险,与腾势“安全优先”的产品理念高度契合。
从行业视角看,当升科技的突破正赶上固态电池发展的黄金期。数据显示,2023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约1GWh(以半固态为主),2024年已增至3GWh,预计2030年将飙升至614GWh,装机规模增长超百倍。目前,当升科技的固态电池材料已导入清陶、卫蓝、辉能、赣锋锂电等头部电池企业,而这些电池厂商恰恰是腾势等车企的核心供应链伙伴——这意味着,未来腾势车型有望通过供应链协同,更早搭载基于氯碘复合电解质的固态电池,在“续航、安全、低温性能”上形成差异化优势,进一步巩固其中高端市场地位。
值得注意的是米涂配资,当升科技的技术落地并非孤例,而是整个锂电产业链“从科研到产业”协同的缩影。从北大团队的理论突破,到当升科技的材料转化,再到腾势等车企的应用期待,每一环都在推动固态电池从“实验室”走向“马路”。对于消费者而言,这意味着未来买新能源车,不仅能享受到千公里级续航,还能彻底告别“电池安全焦虑”;对于行业而言,当升科技的氯碘复合技术,或许会成为硫化物固态电池的主流方向之一,而腾势这类注重技术迭代的车企,也将在这场技术革命中抢占先机,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“固态时代”的新阶段。
美港通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